夏商周时期,新疆地区天山南北的河谷绿洲、山间盆地先后进入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。天山南北产生了以农耕为主聚落而居的绿洲文明和以游牧、畜牧为主逐水草而居的草原文明。随着不同地域人群间的交往和物质文化的交流,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和发展,西域各地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。甘肃、青海地区的彩陶文化、粟作农业技术向西传播,深刻影响了天山南北多元文化的发展。早在商代,中原与西域就有玉石交易,而中原的丝绸在战国时期就已传入西域,表明两地在张骞通西域之前就有着密切联系。作为中华文明向西开放的门户,这一时期的新疆引领了文化交流的浪潮,丝绸之路已初具雏形。
汉唐盛世为古丝绸之路留下了最为绚丽的华章。自西汉以来,历代中央政权都行使着对新疆地区的管辖权。西域都护府、安西都护府、北庭都护府等机构的建立,屯垦戍边政策的实施,促进了西域各地的稳定与发展,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,有力地推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进程。大汉雄风、盛唐气象,是这个时期中华各民族共同铸就的辉煌。此时的西域各地也呈现出多民族融合、多宗教并存、多元文化兼容的盛况,其表现在语言、文学、音乐、歌舞、绘画、书法、雕塑、饮食等诸多方面。从商贸活动到文化交流,带来了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,并汇集为开创新时代的动力,最终形成了以汉唐为核心向四周辐射的中华文化圈。
佛教于公元前6世纪产生于古代印度,公元前1世纪左右,传入中国新疆地区,魏晋南北朝时,成为新疆地区的主要宗教。4世纪至10世纪,佛教在新疆进入鼎盛时期,形成了以佛教为主,多种宗教和谐共存的格局。佛教传入新疆后,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发展,产生了独具特色的西域佛教,并形成了几个重要的佛教文化中心,丝路南道有:于阗、尼雅、米兰、楼兰等;丝路北道有:巴楚、龟兹、焉耆、高昌等。两道佛教南北相应,构成了繁盛的塔里木盆地佛教文化环形带。这是西域佛教史上高僧辈出、塔寺林立的辉煌时代。寺院、佛塔等佛教建筑遍布西域各地,拥有我国时代最早、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群。千年间,在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大动脉——丝绸之路上,以鸠摩罗什等为代表的西域高僧为传佛法持箧(qiè)东进;法显、玄奘等中原大德为求真经负笈西行,经年络绎不绝。
{[{ VR_COMPATIBLE_ANDROID }]}
{[{ VR_ANDROID_DETAIL }]}